很多人问:日本投降明明是8月15日,为啥中国阅兵却要拖到9月3日? 这就像有人结婚请客股票配资杠杆,不在领证当天,而是在领证后找个大酒店摆酒席——因为结婚证是法律,婚宴才是宣告全世界“我脱单了”的仪式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天皇上了广播,说:“我们要无条件投降。”声音还断断续续,怕说太清楚了被自己军方的人暗杀。日本人当时第一次听到天皇讲话,有人吓到哭,有人不信,以为是精神攻击广播。 而在中国呢?大家敲锣打鼓,鞭炮齐鸣——就像楼下邻居中彩票的消息传来了,全小区都替他开心。
可问题是,这8月15日只是日本“单方面口头说说”,跟欠你钱的人发微信说“哥,下周一定还”是一个意思,听着爽,但没签字没转账,法律上屁用没有。
直到9月2日,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,老老实实在投降书上签了字,还得在中、美、苏、英等盟国代表的眼皮子底下签——这才是真正的法律确认。 所以,中国把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,是在法律意义上确认敌人跪下了。
展开剩余65%那为啥不干脆就9月2日?因为消息从东京湾传回来要时间,那时候又没微信、没卫星直播,传到中国,已经是第二天了。于是国民政府干脆定9月3日全国放假三天——全国人民嗨到飞起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一度有人把纪念日改到8月15日,可能觉得这个日子更容易让老百姓记住,因为那天中国人是第一时间集体嗨的。可后来一想,不行啊,这就像你明明是中500万的彩票,结果偏偏去庆祝刮刮乐中5块钱——这不是掉价么?于是1951年,纪念日又改回9月3日,理由简单粗暴:正式签字才算数,法律面前不搞浪漫主义。
而且别忘了,8月15日那天,日本的军队可没立刻停火,很多战场上日军还在抵抗,尤其在中国的,拖到8月18日才接到投降命令,有些地方还死了中国士兵——所以你要是8月15日就庆祝胜利,牺牲在这几天的烈士该怎么想?
说到这里,你就知道为啥阅兵一定放在9月3日了——我们是认真的,不是跟敌人玩过家家。8月15日他们说投降,9月2日他们签字,9月3日我们告诉全世界:敌人跪下,我们赢了。
还有人问,阅兵是国庆的“专利”,干嘛9月3日也整?我告诉你,这俩阅兵完全不是一个性质。国庆阅兵是“晒家底”——看,我们国家富强啦!9月3日的阅兵是“立警告”——看,敢来犯的下场就是这样。
尤其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那次,99%的人都记住了天安门广场那震撼的一幕:我们的武器一出场,全世界军事媒体都在数发射筒,隔壁小日子国防部脸色比他们的海军蓝还要蓝。 2025年是80周年,想必也不会低调。这种场合,就是要让某些还在历史教科书里玩文字游戏的国家闭嘴。
更讽刺的是,日本每年8月15日,他们首相还要去靖国神社“上香”,祭拜那些当年杀过中国人的战犯——一边在那儿鞠躬,一边嘴里喊“我们爱和平”。我看,这叫**“爱和平的方式很独特”**——就好比一个惯偷,每年去祭拜当年被自己偷过的人家的大门锁,嘴里还说“感谢你教会我如何开锁”。
所以,我们在9月3日阅兵,不只是纪念历史,更是提醒那些健忘症患者:这事你们干过,我们没忘。你们今天能在国际上说话,是因为当年有人替你们敲掉了军国主义的牙齿——要是你们再想长回来,那就看看我们广场上的“新牙医”们,一个比一个技术先进。
最后总结一句: 8月15日,是日本人在广播里说“我们输了”; 9月2日,是日本人在法律上承认“我们输了”; 9月3日,是中国站出来告诉全世界:“他真的输了,而且赢的是我们。”
我们搞9月3日阅兵股票配资杠杆,就是用最庄严的仪式告诉敌人:历史不是你们的橡皮擦,我们才是历史的钢印。
发布于:上海市正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